寮屋收地賠償額倍增 朱凱廸認為對非原居民有少少幫助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8/05/11 14:03

最後更新: 2018/05/11 14:03

分享:

分享:

寮屋收地賠償額倍增,朱凱廸認為對非原居民有少少幫助。(資料圖片)

為加快多個新界新發展區的收地流程,發展局昨日(10日)建議首度引入免經濟審查的安置安排,受清拆影響已登記寮屋的住戶住滿7年以上可免經濟審查入住房協的安置屋邨,申領現金特惠津貼最高金額亦加倍至120萬元,住滿2年可申請。立法會議員朱凱廸認為新安排對非原居民有少少幫助,但認為當局如可為住戶集體搬村更理想。

朱凱廸指,近年政府收地大多涉及新界非原居民村,政府會以往只安排原居民遷村,惟原非居民卻無相關安排,而新安排可容許村民免審查上樓,可拉近非原居民與原居民的距離,彌補這種「長期歧視」的政策,對非原居民「好番少少」,但他認為,當局如能為居住年期長的受影響住戶集體搬村,安置方案更理想。

至於特惠現金津貼上限倍增至120萬元,朱凱廸稱,據其了解,居於逾千呎寮屋、符合資格的人很少。

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林卓廷指,房協粉嶺百和路的安置屋邨最快2023年落成,此前的過渡期北區欠缺供居民暫住的單位,區內公屋供應亦緊張,恐未來數年未能做到原區安置。

地政總署署長陳松青今早在電台節目稱,新安排不只適用於新發展區,亦涵蓋全港,如合資格住戶無擴建或改建,當局不會因寮屋屬非住用而採取執法行動。

他又稱,政府就發展清拆行動調高特惠補償及放寬安置安排,可照顧居民需要及平衡公眾利益,無計劃再改動或特事特辦;而當局自1998年引入上樓安置安排後無作檢討,現時需與時並進作出檢視。